【化学家】张绪穆:学者执着,商者从容
张绪穆,1961年10月出生,1982年学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师承卢嘉锡院士;现任武大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绿色催化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美国宾西法利亚州州立大学终身教授。
他长期从事于金属有机催化相关的研究工作,并获得了突出的成绩,于2002年获得美国化学会Arthur C. Cope Scholar奖,是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中国大陆科学家;在Science,JACS,Angew.Chem. Int. Ed. 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著220余篇,论文引用超过10000次,其中单篇论文被引用超过1000次,H指数为61;并且拥有人名反应Zhang EnyneCycloisomerization,是人名反应中的五位华人之一。
他身上既有学者的执着、严谨,也有商人的果敢、从容。他成就斐然,却不喜欢媒体用过于夸张的字眼描绘自己,“尊重事实就好”,这就是张绪穆。他拥有业界领先的科研成就,商业运作上亦硕果累累,从获得考普学者到创办美国标准、亚洲一流的生物制药公司,张绪穆从容地应对着不同角色间的转换。
学者张绪穆——做完美化学反应
1982年至1985年,他在中国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之时,师从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卢嘉锡先生,卢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思维对张绪穆触动颇深。1985年,张绪穆远渡重洋,求学美国,师从国际学术大师、美国科学院院士JamesP.Collman教授(注:Collman教授指导的学生有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K.BarrySharpless和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obertH.Grubbs),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张绪穆走入有机化学的殿堂,几十年来在这座华丽的屋子中挖掘宝藏。截止目前,张绪穆博士已经发表论文310多篇,拥有30多项美国和世界专利。在世界上,他最先提出了“手性工具箱”的概念,成为荣获美国化学会ArthurC. Cope学术人员奖中来自中国大陆的首位学者。在不对称氢化和手性配体这两个领域,ScifinderScholar搜索排名均位居世界前茅。
自然界有许多分子恰如人的左手和右手,组成成分完全相同,结构上却成镜像对称,这一属性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手性”。许多人工合成的药物分子也是由成分相同、形态对称的两只“手”组成;合成所需要的那只“手”,具有药效高、副作用小、用药量少等特点,已成为制药行业关键技术和新的亮点。
200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从事手性催化研究的科学家Knowles、Noyori和Sharpless,这彰显了这个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对相关领域如药物、新材料等的影响。在谈到手性催化研究时,Noyori指出:未来的合成化学必须是经济的、安全的、环境友好的以及节省资源和能源的化学,化学家需要为实现“完美的反应化学”而努力,即以100%的选择性和100%的回收率只生成需要的产物而没有废物产生。
彼时,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有机化学课程的张绪穆已经意识到他在黑板上写下的分子式中蕴含的巨大应用前景,他开始思索“完美的反应化学”的实现;但他却没有想到,将这种制药关键技术带进产业现实的就有他。
商人张绪穆——大智大德
2003年获得终身教授职位的张绪穆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投入到实际的生产中去,以创造更大的效益。2000年,他在美国注册凯瑞公司,公司于2003年在美国OTCBB小板成功上市,致力于建立一个广泛的手性催化剂技术平台。凯瑞着重于手性催化剂的研发和生产、创新合成工艺的研发以及独创技术应用平台的建立,主要生产不对称氢化催化剂、医药中间体和仿制原料药,到2006年,公司在催化剂和配体方面已拥有13项专利技术。
2007年,已然硕果累累的张绪穆携带手性技术回到祖国的大地,在“人间天堂”苏州创建凯瑞斯德生化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凯瑞斯德以独有的手性技术为基础,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依托,创新的合成工艺路线、技术服务和研发外包为突破,研发生产手性催化剂产品,逐步向手性药物中间体和手性原料药生产和市场产业链高端拓展。凯瑞斯德在中国成功地实现了手性技术在多项药物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工艺放大,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从美国到中国,张绪穆扮演着多面的商人角色。他不仅仅需要涉足管理,还要在宏观上考虑各种问题:如何获得公司在中国运营所需的周转资金,从美国移回的“躯体”如何在人力和运行等多方面进行本土化适应,怎么样进一步开拓市场、吸引风险投资的进入,如何获取政府的支持…所有这些,无一不需要张绪穆展现出商人的睿智。学者和商人的双重身份在张绪穆身上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他更能理解产、学、研之间密切结合的重要性。“同样的化合物用不同的路线去做,这是制造业里的核心的技术,也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除了新的合成方式的探索,产品的工艺放大、投入商业生产同样需要智力的支持。
与此同时,张绪穆也感受到了肩头增添的一份社会责任。他希望能够通过新的工艺流程让老百姓买到更加价廉物美的药品,希望制药流程能够更加绿色、高效,希望中国制造能够成为有自己智慧产权的制造业,希望小企业能够改进大环境。通过绿色催化技术,凯瑞斯德成功的实现了多种药物合成路线的创新和改变。
例如,2009年度世界销量排名第27位的糖尿病止疼药物欣百达,凯瑞斯德通过简化创新合成流程,将制药成本降低了60%-70%,能耗降低40%,污染物降低80%,这一系列改变的背后蕴藏着难以明确量化的社会效益。对于凯瑞斯德的未来,张绪穆谨慎而笃定:“希望通过独有的技术平台,通过对药物的合成路线的创新和改变,能够提供很好的做原料药的路线,大幅降低制药成本,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的医药领军企业,这将是我永恒的课题。”
同时,凯瑞斯德瞄准国际市场上重大专利到期药物进行开发,已经完成近十个大品种(销售额5亿美元以上)专利到期药物的研发和中试。目前,凯瑞斯德已经申报了6个专利过期药(仿制药)合成的美国专利,并已经申报9个专利过期药(仿制药)合成的国内专利,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主导产品,如“度洛西汀”中间体已成功进行了吨级工艺放大,完全可实现工业化生产;“西他列汀”已完成百公斤级放大。2010年10月,凯瑞斯德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10年12月,凯瑞斯德跟国内某制药企业合作,共同申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所申报大品种药物“度洛西汀”项目,成功通过评审,获得国家资助。2010年12月,经过国内专家严格评审,张绪穆博士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
凯瑞斯德的发展目的是通过提供手性催化剂、新的配体结构以及共同开发的合作方式而成为手性制药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高新技术的提供者和合作伙伴。凭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医药生产平台以及在特有催化剂、创新生产工艺方面的优势,已与全球前20家大制药公司中的12家医药公司建立业务联系,凯瑞斯德将快速成长为中国绿色生物医药领军企业。
“运用自有专利技术和平台,通过对上市新药和专利过期药物合成路线的改进和创新,生产供应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以达到大幅降低原料药生产成本,节能、降排、低碳、环保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医药领军企业,这就是凯瑞斯德的战略目标。”张绪穆博士如是说。
可以看到,商人与学者,这两者在张绪穆身上的化学反应并没有产生矛盾与违和。调适在两种身份之间,张绪穆还在2005年成为了武汉大学绿色催化研究所所长,引入了精细化工、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新的方向。而他自己依然保持着对科研的执着,课题研发、论文写作始终是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正如张绪穆所言:“对科学发展有开阔的眼界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他自己也是通过用更为宽阔、深邃的目光看待化学研究实现了学者与商人的平衡。
来源:公众号 萃英化学